对虾白便频繁发生如何预防?46
发表时间:2020-09-02 13:14 对虾亦称"中国对虾"、"明虾"、"东方对虾",软甲纲,对虾科,包括日本对虾、斑节对虾、基围虾、南美白对虾等,体形较大,体长达13~24cm。甲壳薄,光滑透明,雌体青蓝色,雄体呈综黄色。常栖于浅海海底,喜食底栖小型甲壳类、双壳类软体动物和其他无脊椎动物,也摄食海藻。中国沿海均产,主要分布在黄海、渤海及朝鲜半岛西部沿海。经济价值高,是中国沿海的主要养殖虾类。 一、对虾产生白便的原因 1、池塘毒性,尤其是底毒。肠道吸收好,才能长得壮实;有毒的物质吃进去,在肠道内多次反复吸收,从而增大有害菌在肠道内的停留,发生肠炎的几率就越大。 2、对虾吃食不消化的藻类,如蓝藻。吃食死掉后的蓝藻:一有毒、二不消化。对虾排出的粪便也会成绿色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绿便,长时间这样,对虾出现肠炎,肠道菌群失调,肠黏膜会随着粪便排出体外,造成白便。 3、投喂量过大也会出现白便。对虾是直肠生物只要吃得下就会拼命吃,饲料的消化吸收是根据肠道来的,吃的越多,运行速度越快,也就是超负荷运转,长此以往也会形成白便。 4、对虾应激,应激的次数越多,对虾体质越差,肝脏补充给身体运转的能量越多,从而导致肝脏过度利用,保肝护肝没有做到位,从而导致肠炎的发病率越高,也会造成白便。 5、细菌感染对虾,也会产生白便。池塘底部一些饲料,残饵和死藻上附着大量的副溶血弧菌、哈维氏弧菌等有害弧菌,对虾在摄食时这些细菌随食物摄入体内,不断繁殖生长,造成肠胃感染,肝胰脏萎缩,对虾摄食减少或不食,活力变差,逐渐产生白便现象。 6、另外,寄生虫感染对虾也会产生白便,例如虾肝肠胞虫。
二、白便的危害 1、采食量减少,影响生长; 2、消化吸收差,饲料利用率低,间接地影响水质; 3、若不及时处理,很快就会演变成空肠空胃,甚至恶化为大面积偷死,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。 三、预防对虾肠炎发生病变的措施 1、保持池塘水体一个良好环境,降低藻毒素对肠道的影响。同时注意水体的解毒,泼洒有机酸二甲酸钾。 2、合理投喂,选择优质饲料,同时在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,提高对虾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,保证对虾顺利脱壳,提高成活率、增重率。 3、及时补充有益菌,维持菌藻平衡,切实防好气泡病。 4、长期坚持内服营养,强化营养,提升免疫力。
针对弧菌、虾肝肠胞虫对对虾的感染,华峰生物的对虾病原体PCR检测,采用PCR-荧光探针法,特异性强、灵敏度高,其检测限低至几个拷贝,可以检测对虾体内病原体的特异性基因片段,帮助养殖企业了解对虾的病原体携带情况,提前采取相应的防止措施,避免造成经济的损失。 总而言之,肠炎重在防,治疗困难,请勿抱着侥幸心理。 |